《天地悠悠》是霍教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演講集錄,對現代人的迷失有很深刻的反省。其中這一篇〈開拓生命的空間〉,演講對象是一群藥劑師。當時的香港仍未開設這項專業的課程,所有藥劑師都是外國留學生,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是相對較淺的。
  此外,當時的政治主流是奉行小政府的「新管理主義」,傾向把公營企業出售。這種主義的出現,源於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思潮,再加上工具理性及效益性的思維,所以小政府要自我調節、自我管理。就在這種思潮下,醫療界亦從傳統由衛生署下達指令,變為供大眾參予的民主機制,使醫務人員從主導者的身份變為服務提供者,為客戶(病人)提供服務。
  演講時在一九九八年,剛剛經歷了九七回歸,許多專業人士已移居外國,而留下的人都希望在香港能有所作為。這群專業人士一心以為取得了專業資格,便能夠生活無憂;但卻進入了變化的時代,在制度的大變革中該如何立足?他們要如何做?一系列的改革,使他們面對巨大壓力。
  時至今天再看這篇文章,足見霍教授的先知先覺,將今天的社會問題指出:人在各種各樣的壓力下透不過氣,生命枯萎,所以人人沒有理想、沒有思想。這背後的因由,是從西方文化發展出來的:這種管理模式就是強調分工,當工作越分越細,每個人的角色便越來越小,越來越多限制,越來越有心無力,心理壓力也越來越重。
  這種效益意識,講成本講結果,到頭來越來越細分。霍教授特別提到:在釐定制度的過程中,關鍵在於人的素質。而制度的設計者,卻只是求達標,而忽視了「人」的因素。現代人的生命空間太少了,一切都集中在當前一刻,所以變得不懂得如何自處,只懂得應酬、應付。唯有得回生命,精神才能凝聚,才能看清自己追求甚麼。霍教授的這篇文章,便是教我們如何去得回自己的生命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韋雙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